師資團隊
專任師資
胡忠銘 院長 / 教授
簡歷及著作
現職
台南神學院院長(2020.8.-迄今)
南神神學院校長(2021.8.-迄今)
南神神學院校長(2021.8.-迄今)
學歷
東南亞神學研究院(The South East Asi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神學博士(Th. D.,2000)
美國芝加哥神學院(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學碩士(S.T.M.,1994)
英國伯明罕大學(Selly Oak Campus of Birmingham University)研究(1990)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M. Div.,1986)
美國芝加哥神學院(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學碩士(S.T.M.,1994)
英國伯明罕大學(Selly Oak Campus of Birmingham University)研究(1990)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M. Div.,1986)
經歷
玉山神學院實踐神學教授兼副院長(2019-2020)
壽山中會德生教會主任牧師(1998-2019)
英國劍橋Westminster學院訪問學者(2016.4-6)
玉山神學院專任講師兼總務長;兼任助理教授、兼任副教授(1996-2015)
於國內外多所大學及神學院兼課與講學(1990-2020)
東部中會豐田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牧師(1986-1996)
東部中會議長(第58屆)、基督教論壇報社論主筆、淡江中學董事、玉山神學院董事、台灣教會公報社董事長、台南神學院董事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委、曾受邀至新加坡(2006)、俄羅斯(2008)、日本(2009)、中國(2009)、巴西(2011)、阿根廷 (2011)、美國(2011)等國神學院、教會與學術機構講學。
壽山中會德生教會主任牧師(1998-2019)
英國劍橋Westminster學院訪問學者(2016.4-6)
玉山神學院專任講師兼總務長;兼任助理教授、兼任副教授(1996-2015)
於國內外多所大學及神學院兼課與講學(1990-2020)
東部中會豐田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牧師(1986-1996)
東部中會議長(第58屆)、基督教論壇報社論主筆、淡江中學董事、玉山神學院董事、台灣教會公報社董事長、台南神學院董事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委、曾受邀至新加坡(2006)、俄羅斯(2008)、日本(2009)、中國(2009)、巴西(2011)、阿根廷 (2011)、美國(2011)等國神學院、教會與學術機構講學。
近年學術研究成果
著作專書
《信仰的傳續》(1987)再版更名為《買石頭的牧師》,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88。
《路上光》(合著)-加拉太、以弗所書、提摩太前後書釋義,查經手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事工委員會發行,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89。
《第三世界神學概觀》,花蓮:玉山神學院出版,1991。
《破相中的台灣》,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92。
《基督教禮拜學導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育委員會發行,臺北:永望出版社出版,1995。台南:人光出版社,1998(再版二刷)。
《聖詩的認識與應用》,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95。
《一句話》,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98。
《禮拜的更新》,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0。
《輸贏之間》,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0。
《創世記、加拉太》(新眼光系列),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1。
《壓力與能力》,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1。
《存在價值的肯定》,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2。
《硬對vs.應對》,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3。
《心情vs.事情》,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4。
《所有vs.所無》,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5。
《心靈的服事》(合著),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6;2008再版二刷。
《富中貧vs.貧中富》,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6。
《人情vs.是非》,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7。
《暫時vs.永恆》,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8。
《現實vs.信實》,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9。
《倚附vs.信靠》,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0。
《修復vs.報復》,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1。
《完全vs.完美》,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2。
《教會禮拜與聖禮典手冊暨解說》(合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發行,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3。
《價值vs.成就》,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3。
《結局vs.佈局》,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4。
《美名vs.大財》,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5。
《教會年曆》-基督徒手冊4,臺北:使徒出版社出版,2016。
《遭遇vs.所行》,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6。
《樂活vs.樂死》,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7。
《不變vs.改變》,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8。
《禮拜的更新》,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修訂版),2021。
學術論文與一般文章計三百多篇,因篇幅有限,只列舉幾篇作為代表:
<從牧會的實踐經驗談憂傷關顧與講道>,花蓮:玉山神學院學報,2020.6.。
<轉型正義,得先拆除心牆>,「原住民轉型正義專題研究-從國際人權看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神學講座回應文,花蓮:玉山神學院,2019.10。
<相遇與對話>,「福音的文化鑲嵌」(The Cultural Embedding of the Gospel)-「非西方的耶穌」(On the Non-Western Jesus)神學講座回應文,花蓮:玉山神學院,2018.3。
<從神學到學神>,《女宣雜誌》,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第425期,頁3-16,2016.9.。
<兩性夥伴信仰宣言:從尊卑、平權到互屬>,《女宣雜誌》,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第374期,頁4-16,2008.3.。
<德生教會牧養系統、發展模式與門徒訓練>,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2014全國教育事工研討會論文,2014.9。
<教會節期與基督教教育&兒童主日學節期活動設計>,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實際應用講座論文,2014.8。
<當今教會的問題、需要與發展>,花蓮:玉山神學院學報,2014.6。
<對同志婚姻與多元成家之我見>,台南:台灣教會公報3235期探索頻道,2014.2。
<從悲傷輔導牧會經驗分享追悼儀式、告別式與追思禮拜之設計與運用>,台南:長榮大學,學術與實際應用講座論文,2013.6。
<從加爾文與改革宗教會的禮拜-論今日教會禮拜的形式、程序與意義>,《加爾文與今日教會》-加爾文誕生50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發行&出版,台灣教會公報社印製,頁127-159,2011。
<從阿們的神學意義及律、傳統與情感的角度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聖詩是否應該廢除阿們>,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講座,2004.9。
《信仰的傳續》(1987)再版更名為《買石頭的牧師》,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88。
《路上光》(合著)-加拉太、以弗所書、提摩太前後書釋義,查經手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事工委員會發行,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89。
《第三世界神學概觀》,花蓮:玉山神學院出版,1991。
《破相中的台灣》,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92。
《基督教禮拜學導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育委員會發行,臺北:永望出版社出版,1995。台南:人光出版社,1998(再版二刷)。
《聖詩的認識與應用》,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95。
《一句話》,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1998。
《禮拜的更新》,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0。
《輸贏之間》,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0。
《創世記、加拉太》(新眼光系列),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1。
《壓力與能力》,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1。
《存在價值的肯定》,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2。
《硬對vs.應對》,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3。
《心情vs.事情》,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4。
《所有vs.所無》,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5。
《心靈的服事》(合著),臺南:人光出版社出版,2006;2008再版二刷。
《富中貧vs.貧中富》,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6。
《人情vs.是非》,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7。
《暫時vs.永恆》,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8。
《現實vs.信實》,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09。
《倚附vs.信靠》,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0。
《修復vs.報復》,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1。
《完全vs.完美》,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2。
《教會禮拜與聖禮典手冊暨解說》(合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發行,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3。
《價值vs.成就》,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3。
《結局vs.佈局》,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4。
《美名vs.大財》,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5。
《教會年曆》-基督徒手冊4,臺北:使徒出版社出版,2016。
《遭遇vs.所行》,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6。
《樂活vs.樂死》,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7。
《不變vs.改變》,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2018。
《禮拜的更新》,臺南:教會公報社出版(修訂版),2021。
學術論文與一般文章計三百多篇,因篇幅有限,只列舉幾篇作為代表:
<從牧會的實踐經驗談憂傷關顧與講道>,花蓮:玉山神學院學報,2020.6.。
<轉型正義,得先拆除心牆>,「原住民轉型正義專題研究-從國際人權看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神學講座回應文,花蓮:玉山神學院,2019.10。
<相遇與對話>,「福音的文化鑲嵌」(The Cultural Embedding of the Gospel)-「非西方的耶穌」(On the Non-Western Jesus)神學講座回應文,花蓮:玉山神學院,2018.3。
<從神學到學神>,《女宣雜誌》,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第425期,頁3-16,2016.9.。
<兩性夥伴信仰宣言:從尊卑、平權到互屬>,《女宣雜誌》,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第374期,頁4-16,2008.3.。
<德生教會牧養系統、發展模式與門徒訓練>,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2014全國教育事工研討會論文,2014.9。
<教會節期與基督教教育&兒童主日學節期活動設計>,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實際應用講座論文,2014.8。
<當今教會的問題、需要與發展>,花蓮:玉山神學院學報,2014.6。
<對同志婚姻與多元成家之我見>,台南:台灣教會公報3235期探索頻道,2014.2。
<從悲傷輔導牧會經驗分享追悼儀式、告別式與追思禮拜之設計與運用>,台南:長榮大學,學術與實際應用講座論文,2013.6。
<從加爾文與改革宗教會的禮拜-論今日教會禮拜的形式、程序與意義>,《加爾文與今日教會》-加爾文誕生50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發行&出版,台灣教會公報社印製,頁127-159,2011。
<從阿們的神學意義及律、傳統與情感的角度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聖詩是否應該廢除阿們>,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講座,2004.9。
林文哲 助理教授
簡歷及著作
東南亞神學研究院 神學博士
South East Asi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副院長
宗教學
羅光喜教授
簡歷及著作
現職
台南神學教務長
南神神學院教務長
南神神學院教務長
學歷
1988, 台南神學院宗教文學士/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BA in Religious Study
1990, 芝加哥神學院文學碩士/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MA.
1993,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Taiwan Theological Seminary ,M.Div.
2003, 芝加哥神學院哲學博士/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Ph.D.in Old
Testament Studies.
2004, 亞洲文化與神學進階研究機構證書/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Asian
Cultutres and Theologies, Certificate.
2016~2017, 諾克斯學院博士後研究/ Knox College, Toronto School of
Theology,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Post doctoral research.
BA in Religious Study
1990, 芝加哥神學院文學碩士/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MA.
1993,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Taiwan Theological Seminary ,M.Div.
2003, 芝加哥神學院哲學博士/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Ph.D.in Old
Testament Studies.
2004, 亞洲文化與神學進階研究機構證書/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Asian
Cultutres and Theologies, Certificate.
2016~2017, 諾克斯學院博士後研究/ Knox College, Toronto School of
Theology,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Post doctoral research.
經歷
1993~199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神岡教會傳道師、牧師
1995~1998, 2003-2022台灣省社區關懷協會理事
199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教社部長
1997 台灣省社區關懷協會台中縣居家老人服務第一任執行長
2003-現任 台南神學院專任舊約學教師,助理教授(2003-2012)、副教授
(2012-2022)、教授(2022~今)、神學系所主任(2004~2012,2021~
現任含推教門徒宣教學系)、圖書館館長(2012~2015)、教務長(2016~
現任)。
2006~201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教制委員會委員、主委(2010-3)
2016~現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普世關係委員會委員
2020~現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神神學院專任舊約學副教授
1995~1998, 2003-2022台灣省社區關懷協會理事
199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教社部長
1997 台灣省社區關懷協會台中縣居家老人服務第一任執行長
2003-現任 台南神學院專任舊約學教師,助理教授(2003-2012)、副教授
(2012-2022)、教授(2022~今)、神學系所主任(2004~2012,2021~
現任含推教門徒宣教學系)、圖書館館長(2012~2015)、教務長(2016~
現任)。
2006~201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教制委員會委員、主委(2010-3)
2016~現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普世關係委員會委員
2020~現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神神學院專任舊約學副教授
近年學術研究成果
著作/ Books
羅光喜。《地上的天國倫理:勝過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義》。台北:永望,1994。
Lo, Kong-hi. Cultic Centralization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A Strategy of
Dominance and Resistance. Tainan: Taiwan Church News, 2006.
羅光喜。《教會禮儀》。台北:使徒,2015
羅光喜。《舊約五經對台灣成為新而獨立國家的啟示:處境化與後殖民理論的經
文選釋》。台南:南神,2017。
羅光喜。《台灣建國神學:從聖經脈絡中看到上帝的呼召建國》。台北: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總會,2018。
校譯/ Proofreading
Katharine Doob Sakenffeld。 《路得記》。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08。
鄭慧姃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09。
William P. Brown。《傳道書》。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7。張洵
宜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09。
Joseph Blenkinsopp。《以西結書》。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23。張洵
宜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0。
J. Clinton McCann。《士師記》。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07。李子和
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0。
W. Silbley Towner。《但以理書》。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24。林晚
生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1。
Robert W. Jenson。《雅歌》。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8。羅敏珍譯。
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2。
J. Gerald Janzen。《約伯記》。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4。張洵
宜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待出版。
Janice Catron。《永恆的盼望:從出埃及記與申命記看上帝的同在》。台北: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18。
F. W. Dobbs-Allsopp。《耶利米哀歌》。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22。
潘黎如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9。
James L. Mays。《詩篇》。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5。張洵宜譯。
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待出版。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and Exegesis 共五冊,其中
之A-Ethic, Gor-Lam, Rest-Z。張洵宜譯。台北:華宣橄欖,待出版。
期刊論文文章/ Articles
Lo, Kong-hi. “Book Review on Jerry Hwang. Contextualization and the Old
Testament: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 Mission Studies 40
(Brill, 2023): 184-185.
羅光喜。 〈動物--恩約夥伴、同邁新生〉,《女宣》461期(2022年09月)。
羅光喜。〈為什麼基督徒要讀經?〉,《女宣》452期(2021╱3月)。
Lo, Kong-hi.“Healing Towards Justice and Peace in Asian Context based on the
Divine Femininity,”《神學與教會》第44卷第2期暨第45卷第1期,
2020年1月,頁144-167。
羅光喜。〈審判是上帝的:申命記1:17的譯文問題與神學反省〉,《台
灣教會公報社》(20220715)。
羅光喜。〈創世記1:26-28 radah與kabash的彙編與在祭司文件脈絡中的意涵〉,
《神學與教會》。20181212。
羅光喜。〈立基母性神性優先的民生經濟〉,《神學與教會》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頁79-96。
羅光喜。〈概述聖經中建國挑戰上的神僕〉,《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2期,
2017年6月,頁327-355。
羅光喜。〈從舊約看喜樂〉,《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1期,2017年1月。
Lo, Kong-hi.“Taiwanese Christianity and National Identities,”《神學與教會》第41
卷第2期,2016年6月,頁482-518。
羅光喜。〈台灣基督教與國家認同〉,《神學與教會》第41卷第2期,2016年
6月。(上文之中譯)
羅光喜。〈祭司典人觀之性別觀:創世記1:27之實況化詮釋〉,《神學與教會》
第41卷第1期,2016年1月,頁1-20。
羅光喜。〈希臘殖民下傳道書與但以理書中的宣教意涵〉,《神學與教會》第
40卷第2期,2015年6月,頁274-288。
羅光喜。〈從舊約五經看社會本質與成長目標〉,《神學與教會》第40卷第1
期,2015年1月,頁192-211。
羅光喜。〈從舊約聖經看教會在社會中的祭司角色〉,《神學與教會》第40卷
第1期,2015年1月,頁212-230。
羅光喜。〈教會的社會責任與角色〉《今日華人教會》二○一四年二月號。
羅光喜。〈實況化舊約經文詮釋之翻譯模式〉,《神學與教會》第39卷第2期,
2014年6月,頁315-334。
羅光喜。〈後殖民詮釋創世記之綱要〉,《神學與教會》第39卷第1期,2014
年1月,頁67-84。
羅光喜。〈後殖民性舊約經文詮釋之芻議〉,《神學與教會》第37卷第1、2期,
2012年6月,頁1-28。
羅光喜。〈舊約神觀象徵在牧關應用上的芻議〉,《神學與教會》第37卷第1、
2期,2012年6月,頁210-229。
羅光喜。〈從舊約看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時代使命〉,《神學與教會》第36卷
第2期,2011年6月,頁231-258。
羅光喜。〈長老教會總是關心政治?--加爾文論教會與政府〉,《神學與教會》
第36卷第2期,2011年6月,頁278-297。
羅光喜。〈改革宗聖靈論與改革宗神學教育〉,《神學與教會》第36卷第1期,
2011年1月,頁77-92。
羅光喜。〈逆風中的神召告白〉,《神學與教會》。20110404。
羅光喜。〈禧年信息與台灣建國〉,《神學與教會》。20101118。
羅光喜。〈救災的神學反省:以舊約聖經為根據〉,《神學與教會》第35卷第
2期,2010年6月,頁261-275。
羅光喜。〈概述舊約中神人關係的醫治與復和〉,《神學與教會》第35卷第1
期, 2010年1月,頁18-31。
羅光喜。〈舊約中以色列國家觀的變遷:政治或宗教?〉,《神學與教會》第
35卷第1期, 2010年1月,頁127-147。
羅光喜。 〈上帝不喜悅的禁食〉,《女宣》。2010年0115。
羅光喜。〈懇求上帝提昇台灣國民的生命品質:學習詩篇八十五篇的祈禱〉,《神
學與教會》。20090430。
羅光喜。〈烽火老人夢〉,《神學與教會》第34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16。
羅光喜。〈照聖經選總統〉,《神學與教會》第34卷第1期, 2009年1月,頁
225-246。
羅光喜。〈服事公義的上帝---- 一個神學教育的基要內涵〉,《神學與教會》。
20080501。
羅光喜。〈以上帝的律法精義參與台灣制憲〉,《神學與教會》。20070910。
羅光喜。〈恢復國家名稱台灣:一項神學與促進國際公義的工作〉,《神學與教
會》。20071110。
羅光喜。〈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人權宣言的聖經觀點〉,《台灣新而獨
立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論述》。林芳仲編。
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08。頁83-112。
羅光喜。〈祭司典的國家建構〉,《神學與教會》。20070415。
羅光喜。〈國際公義與秩序:上帝要大的服事小的〉,《神學與教會》。20070415。
羅光喜。〈從舊約聖經反省二二八反殖民抗爭〉,《神學與教會》。20061030。
羅光喜。〈二二八國難的記憶與禮拜內〉,《神學與教會》。20061030。
Lo, Kong-hi. “A Continual Debate on betulah (Virgin) as Anath in Job 31:1,” 《神學
與教會》。200601。
羅光喜。 〈以色列禁吃的菜單----分別為聖、反帝國主義、與尊重生命〉,《女
宣》。2004年1125。
Lo, Kong-hi. “Perennialistic Nationalism in the PRC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Perspective of a Suffering
Taiwanese Christian.”《神學與教會》。20040925。
羅光喜。〈中國官方文件與第一申命記史中的恆真國家主義〉,《神學與教會》。
20040925。(上文之中譯)
羅光喜。〈聖經的海洋觀〉,《神學與教會》。20031006。
羅光喜。〈長老教會禮拜程序的舊約根據〉,《神學與教會》。20031006。
羅光喜。〈聖經解釋的初探與反省〉,《神學與教會》。20031002。
羅光喜。〈申命記史中的祭典集中化:一個宰制與反抗的策略〉。《神學與教會》。
20031002。
論文發表或演講/ Presentations
Lo, Kong-hi. “Taiwanese Hardship Caused by the PRC’s Actions for Isolating and
Annexing Taiwan,” presented at the Brunnen/ PCT Work Shop of the 11th
Assembly of the WCC, Karlsruhe, Germany, 5 September, 2022.
羅光喜。〈數位時代網路視訊禮拜的聖經根據及反省〉。北美教協 2020 年線上
神學研究會:數位時代的教會。2020 年 10 月 12日。
羅光喜。〈長期隔離期間借助網路視訊舉行聖禮典的芻議〉。北美教協 2020 年
線上神學研究會:數位時代的教會。2020 年 10 月 13日。
羅光喜。〈疫災中可藉數位管道凸顯的教會存在價值〉。北美教協 2020 年線上
神學研究會:數位時代的教會。2020 年 10 月14日。
Lo, Kong-hi. “Healing Towards Justice and Peace in Asian Context based on the
Divine Femininity,” presented in the 2019 East Asia Region Members’
Mission Forum of the 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on 30th April 2019.
Lo, Kong-hi. “Contextual Bible Study: Deepening Analysis of Empire—A Taiwanese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Primordialistic Nationalism in the PRC’s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presented in
Taiwan Ecumenical Forum, Hosted by the PCT, at the Hsin-chu Bible
College, Hsin-chu, Taiwan, 29 November, 2018.
Lo, Kong-hi. “Taiwanese Christian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Religious Nationalism in Chinese
Societies, coordinated by Dr. Chen-tien Guo,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Netherlands, 21 - 22 April, 2016.
羅光喜。〈頭一日的創造:多重探索創世記1:1-5〉。北美教協2016神學研究會
:悶世代的傳道、聽道、行道。加拿大:多倫多,20161006。
羅光喜。〈祭司神學與申命記神學整合的背景與意涵〉。北美教協2016神學研
究會:悶世代的傳道、聽道、行道。加拿大:多倫多,20161006。
羅光喜。〈舊約中的靈恩運動與以色列國〉。台南神學院教牧進修。20121101。
羅光喜。〈改革宗聖靈論與改革宗神學教育〉。發表於泰國曼谷舉行之第四屆星、
馬、台、泰教牧激勵團聯合會中。本屆主題為「改革宗聖靈論與今日教
會」,本講為被指定之第三講講題。2010年8月18日。
羅光喜。〈Waiting as blessing: 以摩西曠野四十年為例〉。台南神學院教員研討
會。20120405。
羅光喜。〈長老教會總是關心政治? 加爾文論教會與政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紀念加爾文誕生500週年研討會:加爾文與今日教會專題八。20110430。
羅光喜。〈舊約中以色列國家觀的變遷:政治或宗教?〉。台南神學院神學研討
會。20091015。
羅光喜。〈祭司國或跟隨基督的台灣國〉。台南神學院神學研討會。20090611。
羅光喜。〈舊約中的松年關顧(一):上帝的關顧〉。台南神學院彰基教牧研討
會。20080519。
羅光喜。〈舊約中的松年關顧(二):自我、家庭、與社會關顧〉。台南神學院
彰基教牧研討會。20080519。
Lo, Kong-hi. “Recovering the National Title Taiwan as aTheological Task for
Contributing Justice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Celebrating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PCT
Human Rights Declaration, Hsin-chu, Taiwan, 11 October, 2007.
羅光喜。〈決定聖詩「阿們」結尾存廢的聖經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教
制委員會。20050621。
Lo, Kong-hi. “Perennialistic Nationalism in the PRC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Perspective of a Suffering Taiwanese
Christian.”Paper presented to Formosa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25 September, 2004.
羅光喜。〈申命記史中的祭典集中化:一個宰制與反抗的策略〉。台南神學院神
學研討會。20031002。
羅光喜。《地上的天國倫理:勝過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義》。台北:永望,1994。
Lo, Kong-hi. Cultic Centralization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A Strategy of
Dominance and Resistance. Tainan: Taiwan Church News, 2006.
羅光喜。《教會禮儀》。台北:使徒,2015
羅光喜。《舊約五經對台灣成為新而獨立國家的啟示:處境化與後殖民理論的經
文選釋》。台南:南神,2017。
羅光喜。《台灣建國神學:從聖經脈絡中看到上帝的呼召建國》。台北: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總會,2018。
校譯/ Proofreading
Katharine Doob Sakenffeld。 《路得記》。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08。
鄭慧姃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09。
William P. Brown。《傳道書》。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7。張洵
宜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09。
Joseph Blenkinsopp。《以西結書》。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23。張洵
宜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0。
J. Clinton McCann。《士師記》。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07。李子和
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0。
W. Silbley Towner。《但以理書》。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24。林晚
生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1。
Robert W. Jenson。《雅歌》。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8。羅敏珍譯。
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2。
J. Gerald Janzen。《約伯記》。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4。張洵
宜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待出版。
Janice Catron。《永恆的盼望:從出埃及記與申命記看上帝的同在》。台北: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2018。
F. W. Dobbs-Allsopp。《耶利米哀歌》。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22。
潘黎如譯。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9。
James L. Mays。《詩篇》。解經講道注釋叢書(Interpretation)15。張洵宜譯。
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待出版。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and Exegesis 共五冊,其中
之A-Ethic, Gor-Lam, Rest-Z。張洵宜譯。台北:華宣橄欖,待出版。
期刊論文文章/ Articles
Lo, Kong-hi. “Book Review on Jerry Hwang. Contextualization and the Old
Testament: Between Asian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 Mission Studies 40
(Brill, 2023): 184-185.
羅光喜。 〈動物--恩約夥伴、同邁新生〉,《女宣》461期(2022年09月)。
羅光喜。〈為什麼基督徒要讀經?〉,《女宣》452期(2021╱3月)。
Lo, Kong-hi.“Healing Towards Justice and Peace in Asian Context based on the
Divine Femininity,”《神學與教會》第44卷第2期暨第45卷第1期,
2020年1月,頁144-167。
羅光喜。〈審判是上帝的:申命記1:17的譯文問題與神學反省〉,《台
灣教會公報社》(20220715)。
羅光喜。〈創世記1:26-28 radah與kabash的彙編與在祭司文件脈絡中的意涵〉,
《神學與教會》。20181212。
羅光喜。〈立基母性神性優先的民生經濟〉,《神學與教會》第43卷第1期,
2018年1月,頁79-96。
羅光喜。〈概述聖經中建國挑戰上的神僕〉,《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2期,
2017年6月,頁327-355。
羅光喜。〈從舊約看喜樂〉,《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1期,2017年1月。
Lo, Kong-hi.“Taiwanese Christianity and National Identities,”《神學與教會》第41
卷第2期,2016年6月,頁482-518。
羅光喜。〈台灣基督教與國家認同〉,《神學與教會》第41卷第2期,2016年
6月。(上文之中譯)
羅光喜。〈祭司典人觀之性別觀:創世記1:27之實況化詮釋〉,《神學與教會》
第41卷第1期,2016年1月,頁1-20。
羅光喜。〈希臘殖民下傳道書與但以理書中的宣教意涵〉,《神學與教會》第
40卷第2期,2015年6月,頁274-288。
羅光喜。〈從舊約五經看社會本質與成長目標〉,《神學與教會》第40卷第1
期,2015年1月,頁192-211。
羅光喜。〈從舊約聖經看教會在社會中的祭司角色〉,《神學與教會》第40卷
第1期,2015年1月,頁212-230。
羅光喜。〈教會的社會責任與角色〉《今日華人教會》二○一四年二月號。
羅光喜。〈實況化舊約經文詮釋之翻譯模式〉,《神學與教會》第39卷第2期,
2014年6月,頁315-334。
羅光喜。〈後殖民詮釋創世記之綱要〉,《神學與教會》第39卷第1期,2014
年1月,頁67-84。
羅光喜。〈後殖民性舊約經文詮釋之芻議〉,《神學與教會》第37卷第1、2期,
2012年6月,頁1-28。
羅光喜。〈舊約神觀象徵在牧關應用上的芻議〉,《神學與教會》第37卷第1、
2期,2012年6月,頁210-229。
羅光喜。〈從舊約看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時代使命〉,《神學與教會》第36卷
第2期,2011年6月,頁231-258。
羅光喜。〈長老教會總是關心政治?--加爾文論教會與政府〉,《神學與教會》
第36卷第2期,2011年6月,頁278-297。
羅光喜。〈改革宗聖靈論與改革宗神學教育〉,《神學與教會》第36卷第1期,
2011年1月,頁77-92。
羅光喜。〈逆風中的神召告白〉,《神學與教會》。20110404。
羅光喜。〈禧年信息與台灣建國〉,《神學與教會》。20101118。
羅光喜。〈救災的神學反省:以舊約聖經為根據〉,《神學與教會》第35卷第
2期,2010年6月,頁261-275。
羅光喜。〈概述舊約中神人關係的醫治與復和〉,《神學與教會》第35卷第1
期, 2010年1月,頁18-31。
羅光喜。〈舊約中以色列國家觀的變遷:政治或宗教?〉,《神學與教會》第
35卷第1期, 2010年1月,頁127-147。
羅光喜。 〈上帝不喜悅的禁食〉,《女宣》。2010年0115。
羅光喜。〈懇求上帝提昇台灣國民的生命品質:學習詩篇八十五篇的祈禱〉,《神
學與教會》。20090430。
羅光喜。〈烽火老人夢〉,《神學與教會》第34卷第1期,2009年1月,頁1-16。
羅光喜。〈照聖經選總統〉,《神學與教會》第34卷第1期, 2009年1月,頁
225-246。
羅光喜。〈服事公義的上帝---- 一個神學教育的基要內涵〉,《神學與教會》。
20080501。
羅光喜。〈以上帝的律法精義參與台灣制憲〉,《神學與教會》。20070910。
羅光喜。〈恢復國家名稱台灣:一項神學與促進國際公義的工作〉,《神學與教
會》。20071110。
羅光喜。〈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人權宣言的聖經觀點〉,《台灣新而獨
立的國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聖經與神學論述》。林芳仲編。
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200708。頁83-112。
羅光喜。〈祭司典的國家建構〉,《神學與教會》。20070415。
羅光喜。〈國際公義與秩序:上帝要大的服事小的〉,《神學與教會》。20070415。
羅光喜。〈從舊約聖經反省二二八反殖民抗爭〉,《神學與教會》。20061030。
羅光喜。〈二二八國難的記憶與禮拜內〉,《神學與教會》。20061030。
Lo, Kong-hi. “A Continual Debate on betulah (Virgin) as Anath in Job 31:1,” 《神學
與教會》。200601。
羅光喜。 〈以色列禁吃的菜單----分別為聖、反帝國主義、與尊重生命〉,《女
宣》。2004年1125。
Lo, Kong-hi. “Perennialistic Nationalism in the PRC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Perspective of a Suffering
Taiwanese Christian.”《神學與教會》。20040925。
羅光喜。〈中國官方文件與第一申命記史中的恆真國家主義〉,《神學與教會》。
20040925。(上文之中譯)
羅光喜。〈聖經的海洋觀〉,《神學與教會》。20031006。
羅光喜。〈長老教會禮拜程序的舊約根據〉,《神學與教會》。20031006。
羅光喜。〈聖經解釋的初探與反省〉,《神學與教會》。20031002。
羅光喜。〈申命記史中的祭典集中化:一個宰制與反抗的策略〉。《神學與教會》。
20031002。
論文發表或演講/ Presentations
Lo, Kong-hi. “Taiwanese Hardship Caused by the PRC’s Actions for Isolating and
Annexing Taiwan,” presented at the Brunnen/ PCT Work Shop of the 11th
Assembly of the WCC, Karlsruhe, Germany, 5 September, 2022.
羅光喜。〈數位時代網路視訊禮拜的聖經根據及反省〉。北美教協 2020 年線上
神學研究會:數位時代的教會。2020 年 10 月 12日。
羅光喜。〈長期隔離期間借助網路視訊舉行聖禮典的芻議〉。北美教協 2020 年
線上神學研究會:數位時代的教會。2020 年 10 月 13日。
羅光喜。〈疫災中可藉數位管道凸顯的教會存在價值〉。北美教協 2020 年線上
神學研究會:數位時代的教會。2020 年 10 月14日。
Lo, Kong-hi. “Healing Towards Justice and Peace in Asian Context based on the
Divine Femininity,” presented in the 2019 East Asia Region Members’
Mission Forum of the 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on 30th April 2019.
Lo, Kong-hi. “Contextual Bible Study: Deepening Analysis of Empire—A Taiwanese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Primordialistic Nationalism in the PRC’s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presented in
Taiwan Ecumenical Forum, Hosted by the PCT, at the Hsin-chu Bible
College, Hsin-chu, Taiwan, 29 November, 2018.
Lo, Kong-hi. “Taiwanese Christian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Religious Nationalism in Chinese
Societies, coordinated by Dr. Chen-tien Guo,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Netherlands, 21 - 22 April, 2016.
羅光喜。〈頭一日的創造:多重探索創世記1:1-5〉。北美教協2016神學研究會
:悶世代的傳道、聽道、行道。加拿大:多倫多,20161006。
羅光喜。〈祭司神學與申命記神學整合的背景與意涵〉。北美教協2016神學研
究會:悶世代的傳道、聽道、行道。加拿大:多倫多,20161006。
羅光喜。〈舊約中的靈恩運動與以色列國〉。台南神學院教牧進修。20121101。
羅光喜。〈改革宗聖靈論與改革宗神學教育〉。發表於泰國曼谷舉行之第四屆星、
馬、台、泰教牧激勵團聯合會中。本屆主題為「改革宗聖靈論與今日教
會」,本講為被指定之第三講講題。2010年8月18日。
羅光喜。〈Waiting as blessing: 以摩西曠野四十年為例〉。台南神學院教員研討
會。20120405。
羅光喜。〈長老教會總是關心政治? 加爾文論教會與政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紀念加爾文誕生500週年研討會:加爾文與今日教會專題八。20110430。
羅光喜。〈舊約中以色列國家觀的變遷:政治或宗教?〉。台南神學院神學研討
會。20091015。
羅光喜。〈祭司國或跟隨基督的台灣國〉。台南神學院神學研討會。20090611。
羅光喜。〈舊約中的松年關顧(一):上帝的關顧〉。台南神學院彰基教牧研討
會。20080519。
羅光喜。〈舊約中的松年關顧(二):自我、家庭、與社會關顧〉。台南神學院
彰基教牧研討會。20080519。
Lo, Kong-hi. “Recovering the National Title Taiwan as aTheological Task for
Contributing Justice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Celebrating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PCT
Human Rights Declaration, Hsin-chu, Taiwan, 11 October, 2007.
羅光喜。〈決定聖詩「阿們」結尾存廢的聖經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教
制委員會。20050621。
Lo, Kong-hi. “Perennialistic Nationalism in the PRC Official Documents and in 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 Perspective of a Suffering Taiwanese
Christian.”Paper presented to Formosa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25 September, 2004.
羅光喜。〈申命記史中的祭典集中化:一個宰制與反抗的策略〉。台南神學院神
學研討會。20031002。
楊順從 教授
簡歷及著作
現職
台南神學院牧育長
台南神學院倫理學副教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神神學院牧育長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神神學院神學研究所副教授
台南神學院教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國立台南大學兼任副教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會委員
台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講師
台南神學院倫理學副教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神神學院牧育長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神神學院神學研究所副教授
台南神學院教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國立台南大學兼任副教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會委員
台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講師
學歷
美國芝加哥神學院(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哲學博士(Ph. D, 2007)
美國太平洋宗教學院(Pacific School of Religion)牧範學博士(D. Min, 1995)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M. Div, 1988)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士(B.S, 1981)
美國太平洋宗教學院(Pacific School of Religion)牧範學博士(D. Min, 1995)
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M. Div, 1988)
國立成功大學工學士(B.S, 1981)
經歷
台南神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專任副教授
壽山中會五甲教會牧師
台南基督教大專學生中心傳道師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
台南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科兼任助理教授
壽山中會五甲教會牧師
台南基督教大專學生中心傳道師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
台南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科兼任助理教授
近年學術研究成果
1.《暖化神學—經濟、生態、教會》。台南:南神,2022。
2.《生死之間--安樂死和安寧護的倫理挑戰 》。台南:南神, 2019年。
3.《生態公義與上帝國宣教》。台南:南神,2017。
4. Yang, Shun-Chung. “From New Stewardship to Community Mo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s of Theological Studies and Praxis on Net Zero and
Ecology in Asia. Tainan, December 8th-9th, 2022.
5.〈從生態看COVID-19全面重置的神學意涵〉。《新冠疫情對教會的挑
戰與啟示》213-31頁。黃伯和主編。台南市:財團法人恩惠文教基金會,2021。
6.Yang, Shun-Chung. “Ecojustice—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Taiwan Chu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s of Theological Revisit of Social Justice in the contexts of Asian Cultures. Tainan, December 8th-9th, 2021.
7.〈暖化與生態公義〉。第45卷第2期第46卷第1期,2021年1月,頁61-88。
8.〈全球暖化所隱藏的道德危機—從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談起〉。第44卷第1,2期,2020年1月,頁70-100。
9.〈倫理抉擇〉。《神學與教會》第43卷第2期,2018年6月,頁297-313。
10.〈宗教改革中的自然觀〉。《神學與教會》第43卷第1期,2018年1月,頁97-115。
11.〈宗教改革中的自然觀〉。北美教協及神學研究會,2017年10月9日。
12.〈新管家倫理〉。北美教協及神學研究會,2017年10月9日。
13.〈生態公義與上帝國宣教〉。洛桑運動東亞諮詢會議-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2017年7月25日。
14.〈愛與公義的上帝國-彌賽亞政治與社會〉。《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1期,2017年1月,頁10-25。
15. “The Meaning of Social Mo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esus’ Reign of Go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s of Congress of Asian Theologians ‘Doing Asian The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God’s Oikos.’ India April 18th-22th, 2016.
2.《生死之間--安樂死和安寧護的倫理挑戰 》。台南:南神, 2019年。
3.《生態公義與上帝國宣教》。台南:南神,2017。
4. Yang, Shun-Chung. “From New Stewardship to Community Mo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s of Theological Studies and Praxis on Net Zero and
Ecology in Asia. Tainan, December 8th-9th, 2022.
5.〈從生態看COVID-19全面重置的神學意涵〉。《新冠疫情對教會的挑
戰與啟示》213-31頁。黃伯和主編。台南市:財團法人恩惠文教基金會,2021。
6.Yang, Shun-Chung. “Ecojustice—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Taiwan Chu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s of Theological Revisit of Social Justice in the contexts of Asian Cultures. Tainan, December 8th-9th, 2021.
7.〈暖化與生態公義〉。第45卷第2期第46卷第1期,2021年1月,頁61-88。
8.〈全球暖化所隱藏的道德危機—從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談起〉。第44卷第1,2期,2020年1月,頁70-100。
9.〈倫理抉擇〉。《神學與教會》第43卷第2期,2018年6月,頁297-313。
10.〈宗教改革中的自然觀〉。《神學與教會》第43卷第1期,2018年1月,頁97-115。
11.〈宗教改革中的自然觀〉。北美教協及神學研究會,2017年10月9日。
12.〈新管家倫理〉。北美教協及神學研究會,2017年10月9日。
13.〈生態公義與上帝國宣教〉。洛桑運動東亞諮詢會議-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2017年7月25日。
14.〈愛與公義的上帝國-彌賽亞政治與社會〉。《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1期,2017年1月,頁10-25。
15. “The Meaning of Social Mov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esus’ Reign of Go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s of Congress of Asian Theologians ‘Doing Asian Theologies in the Context of God’s Oikos.’ India April 18th-22th, 2016.
高井由紀(Yuki Takai-Heller) 助理教授
簡歷及著作
現職
南神神學院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圖書館長
《神學與教會》主編
圖書館長
《神學與教會》主編
學歷
國際基督教大學比較文化博士(PhD, 2004)
國際基督教大學比較文化碩士(MA, 1994)
國際基督教大學比較文化碩士(MA, 1994)
經歷
04/2018-07/2018: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訪問學者,台南神學院訪問學者(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獎助金)
05/2017-03/2018:日本學校法人明治學院評議員
04/2015-09/2015: 日本立教大學兼職講師
04/2014-03/2018: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兼職講師
10/2013-03/2015 日本國立筑波大學兼職講師
04/2013-現在: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基督教研究所協力研究員
04/2013-09/201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者
04/2011-03/2013: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基督教研究所客員研究員
10/2009-03/2014:日本惠泉學院大學兼職講師
09/2008-08/2009:美國哈佛神學院博士後研究
09/2006-03/2011:日本志學會(日本基督徒學術研究者團契)事務局
12/2004-03/2011: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基督教與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05/2017-03/2018:日本學校法人明治學院評議員
04/2015-09/2015: 日本立教大學兼職講師
04/2014-03/2018: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兼職講師
10/2013-03/2015 日本國立筑波大學兼職講師
04/2013-現在: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基督教研究所協力研究員
04/2013-09/201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者
04/2011-03/2013: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基督教研究所客員研究員
10/2009-03/2014:日本惠泉學院大學兼職講師
09/2008-08/2009:美國哈佛神學院博士後研究
09/2006-03/2011:日本志學會(日本基督徒學術研究者團契)事務局
12/2004-03/2011: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基督教與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近年學術研究成果
研究業績
1.學術論文&Book chapters
〈疫情與教會:歷史反思和未來展望〉,黃伯和主編,《新冠疫情對教會的挑戰與啟示》,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2021年,2-48頁。
「家族史から見る近代台湾キリスト教史-萬丹李家を中心に-」『キリスト教文化』17号、かんよう出版、2021年、95-117頁。
「戦時期台湾におけるキリスト教徒の「内面」を問う」(富坂キリスト教センター編『協力と抵抗の内面史:戦時下を生きたキリスト者たちの研究』新教出版社、2019年)、178-205頁。
「近代台湾における非エリート的文字文化の成立:教会白話ローマ字と『台湾教会公報』が 果たした役割をめぐって」(『〈グローバル・ヒストリー〉の中のキリスト教: 近代アジアの出版メディアとネットワーク形成』新教出版社、2019年)、230-247頁。
「回想資料から見えてくる戦時中の台湾人キリスト教徒」『富坂キリスト 教センター イースト・エイジャ・ミッション紀要』7号、2019年3月、119-134頁。
「各個教会史誌から見えてくる戦時期台湾のキリスト教徒」『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51号,2019年1月,115-217頁.
“Establishing a non-elitist writing culture: Peh-oe-ji (POJ) and Church News in Taiwan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s” in Klaus Koschorke, Frieder Ludwig, Adrian Hermann & Ciprian Burlacioiu (eds.), Giving Publicity to Our Thoughts: Journals of Asian and African Christians around 1900 and the making of a transregional indigenous-Christian ‘Public Sphere’. (Wiesbaden: Harrassowitz, Nov. 2018), 307-316.
「戦後直後の台湾におけるYMCA運動-台北基督教青年会の設立(1945年)をめぐって-」『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49号,2017年2月,81-112頁.
“Free from the Barriers between the ‘Colonizer’ and the ‘Colonized’? The Holiness Movement in Colonial Taiwan, 1921-1941 (攏脫「殖民」與「被殖民」的障礙?:殖民統治下的聖潔運動(1921-1941))”,《東海歴史研究集刊》第二期,台中市:東海大学歴史学系,2015年9月, 163-202頁.
「戦後台湾キリスト教界における超教派運動の展開と頓挫-分水嶺としての「国是声明」と歴史観の相剋-」『キリスト教史学』 第69集,2015年7月,74-110頁.
“Missionary Perspective on Christianization, Jap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emergence of modernized Christian youth (傳教士對日本殖民時期台灣之基督化,日本化與現代化的看法-側重在現代基督教青年現象的探討).” 王成勉編《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出版局,2014年,253-288頁.
“The Japanese Narrative on Taiwan Church Histo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s Revealed by Japanese Church Periodicals.” 王成勉主編《台灣教會史料論集》,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12月,149-170頁.
「日本植民地統治期の台湾YMCA運動史試論」『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45号,2012年12月,71-118頁.
「「キリスト教宣教と植民地主義」研究における被植民者の歴史的主体性について—台湾キリスト教史研究の方法論に関する一考察」『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第44号,2011年7月,117-151頁.
「植民地統治構造におけるキリスト教とその越境性に関する一考察-1910年代の台湾YMCAとK. W. ダウイを中心に-」『同志社アメリカ研究』第45号,2009年3月,39-65頁.
「日本統治期台湾における日本人主流派教会における台湾人伝道-1930年代の日本基督教会及び日本組合基督教会を中心に-」『キリスト教史学』61集,2007年7月,90-118頁.
「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おける台日プロテスタント教会の「合同」問題 『キリスト教史学』第59集,2005年7月,109-141頁.
「植民地支配,キリスト教,そして異文化交流—日本軍による台湾武力制圧における事例より(一八九五年)—」『日本研究』第30集「近代東アジア文化とプロテスタント宣教師」2005年3月,109-132頁.
「日本統治下台湾のキリスト教界における異文化交流一台湾YMCAの事例を中心に」飛田良文ほか編『アジアにおける異文化交流』明治書院,2004年3月,210-233頁.
2.研討會發表論文
1.學術論文&Book chapters
〈疫情與教會:歷史反思和未來展望〉,黃伯和主編,《新冠疫情對教會的挑戰與啟示》,台灣本土神學研究中心,2021年,2-48頁。
「家族史から見る近代台湾キリスト教史-萬丹李家を中心に-」『キリスト教文化』17号、かんよう出版、2021年、95-117頁。
「戦時期台湾におけるキリスト教徒の「内面」を問う」(富坂キリスト教センター編『協力と抵抗の内面史:戦時下を生きたキリスト者たちの研究』新教出版社、2019年)、178-205頁。
「近代台湾における非エリート的文字文化の成立:教会白話ローマ字と『台湾教会公報』が 果たした役割をめぐって」(『〈グローバル・ヒストリー〉の中のキリスト教: 近代アジアの出版メディアとネットワーク形成』新教出版社、2019年)、230-247頁。
「回想資料から見えてくる戦時中の台湾人キリスト教徒」『富坂キリスト 教センター イースト・エイジャ・ミッション紀要』7号、2019年3月、119-134頁。
「各個教会史誌から見えてくる戦時期台湾のキリスト教徒」『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51号,2019年1月,115-217頁.
“Establishing a non-elitist writing culture: Peh-oe-ji (POJ) and Church News in Taiwan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s” in Klaus Koschorke, Frieder Ludwig, Adrian Hermann & Ciprian Burlacioiu (eds.), Giving Publicity to Our Thoughts: Journals of Asian and African Christians around 1900 and the making of a transregional indigenous-Christian ‘Public Sphere’. (Wiesbaden: Harrassowitz, Nov. 2018), 307-316.
「戦後直後の台湾におけるYMCA運動-台北基督教青年会の設立(1945年)をめぐって-」『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49号,2017年2月,81-112頁.
“Free from the Barriers between the ‘Colonizer’ and the ‘Colonized’? The Holiness Movement in Colonial Taiwan, 1921-1941 (攏脫「殖民」與「被殖民」的障礙?:殖民統治下的聖潔運動(1921-1941))”,《東海歴史研究集刊》第二期,台中市:東海大学歴史学系,2015年9月, 163-202頁.
「戦後台湾キリスト教界における超教派運動の展開と頓挫-分水嶺としての「国是声明」と歴史観の相剋-」『キリスト教史学』 第69集,2015年7月,74-110頁.
“Missionary Perspective on Christianization, Jap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emergence of modernized Christian youth (傳教士對日本殖民時期台灣之基督化,日本化與現代化的看法-側重在現代基督教青年現象的探討).” 王成勉編《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出版局,2014年,253-288頁.
“The Japanese Narrative on Taiwan Church Histor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s Revealed by Japanese Church Periodicals.” 王成勉主編《台灣教會史料論集》,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12月,149-170頁.
「日本植民地統治期の台湾YMCA運動史試論」『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45号,2012年12月,71-118頁.
「「キリスト教宣教と植民地主義」研究における被植民者の歴史的主体性について—台湾キリスト教史研究の方法論に関する一考察」『紀要』明治学院大学キリスト教研究所第44号,2011年7月,117-151頁.
「植民地統治構造におけるキリスト教とその越境性に関する一考察-1910年代の台湾YMCAとK. W. ダウイを中心に-」『同志社アメリカ研究』第45号,2009年3月,39-65頁.
「日本統治期台湾における日本人主流派教会における台湾人伝道-1930年代の日本基督教会及び日本組合基督教会を中心に-」『キリスト教史学』61集,2007年7月,90-118頁.
「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おける台日プロテスタント教会の「合同」問題 『キリスト教史学』第59集,2005年7月,109-141頁.
「植民地支配,キリスト教,そして異文化交流—日本軍による台湾武力制圧における事例より(一八九五年)—」『日本研究』第30集「近代東アジア文化とプロテスタント宣教師」2005年3月,109-132頁.
「日本統治下台湾のキリスト教界における異文化交流一台湾YMCAの事例を中心に」飛田良文ほか編『アジアにおける異文化交流』明治書院,2004年3月,210-233頁.
2.研討會發表論文
劉信宏 教授
簡歷及著作
美國華盛頓大學 音樂博士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教會音樂碩士班主任
管風琴、樂理與譜曲、音樂史
林淑娜 助理教授
簡歷及著作
現職
基督教研究所教會音樂碩士班助理教授、牧育處禮拜組組長
學歷
輔仁大學(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合唱指揮(Choral conducting)音樂藝術博士(DMA, 2022)
德國科隆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Köln)管風琴藝術家碩士文憑(Der Künstlerischen Abschlussprüfung im Fach Orgel, 1996)
德國科隆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Köln)基督教教會音樂A級文憑(A-Examen für Evangelische Kirchenmusik, 1996)
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音樂(Evangelische Kirche im Rheinland)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文憑證書(Zeugnis über die Prüfung für C-Kirchenmusiker, 1992)
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行政署(Evangelische Kirche im Rheinland, Das Landeskirchenamt)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管風琴師與合唱指揮師)執照(C- Prüfung als Kirchenmusikerin(Organistin und Chorleiterin)die Kleine Urkunde über die Anstellungsfähigkeit, 1992)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Department of Music,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89),主修聲樂,副修鋼琴
德國科隆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Köln)管風琴藝術家碩士文憑(Der Künstlerischen Abschlussprüfung im Fach Orgel, 1996)
德國科隆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Köln)基督教教會音樂A級文憑(A-Examen für Evangelische Kirchenmusik, 1996)
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音樂(Evangelische Kirche im Rheinland)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文憑證書(Zeugnis über die Prüfung für C-Kirchenmusiker, 1992)
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行政署(Evangelische Kirche im Rheinland, Das Landeskirchenamt)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管風琴師與合唱指揮師)執照(C- Prüfung als Kirchenmusikerin(Organistin und Chorleiterin)die Kleine Urkunde über die Anstellungsfähigkeit, 1992)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Department of Music,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89),主修聲樂,副修鋼琴
經歷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禮拜與音樂委員會主委
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文化藝術委員,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音樂暨藝術委員
南神聖詠團合唱指揮
高雄新生長老教會、台南仁和長老教會詩班指揮老師
台南長榮大學與台南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兼任講師
高雄樂育高中聲樂,鋼琴老師
高雄樹德高中合唱,視唱,聲樂老師
高雄鹽埕國小合唱團指揮老師
高雄廣播電台「管風琴、神劇」節目主講員
高雄快樂聯播網廣播電台「小夜曲」節目主持人
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台南古都電台受訪講師
德國杜塞多夫華朵夫小學(Düsseldorf Waldorf Schule),節奏音樂課鋼琴伴奏師
德國科隆泰斯泰耕教會(Köln - Dünnwald, Tersteegen Kirche)專職C級教會音樂師:管風琴琴師、成人/兒童合唱指揮師
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文化藝術委員,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音樂暨藝術委員
南神聖詠團合唱指揮
高雄新生長老教會、台南仁和長老教會詩班指揮老師
台南長榮大學與台南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兼任講師
高雄樂育高中聲樂,鋼琴老師
高雄樹德高中合唱,視唱,聲樂老師
高雄鹽埕國小合唱團指揮老師
高雄廣播電台「管風琴、神劇」節目主講員
高雄快樂聯播網廣播電台「小夜曲」節目主持人
高雄教育廣播電臺、台南古都電台受訪講師
德國杜塞多夫華朵夫小學(Düsseldorf Waldorf Schule),節奏音樂課鋼琴伴奏師
德國科隆泰斯泰耕教會(Köln - Dünnwald, Tersteegen Kirche)專職C級教會音樂師:管風琴琴師、成人/兒童合唱指揮師
近年學術研究成果
著作專書
林淑娜著,《管風琴在台灣 附管風琴小百科、音栓、表演用語、曲名等術語辭典》。台南:人光(2007年3月初版,2017年8月再版)。
林淑娜著,《德國管風琴音樂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台南:人光(1997年6月)。
譜
林淑娜編著,《婚禮器樂曲集 各式樂器前奏曲 進場樂 間奏及殿樂》。台南:三納(2010年10月)。
林淑娜編著,《告別追思器樂曲集 各式樂器前奏曲 間奏 及 殿樂》。台南:三納(2010年10月)。
林淑娜編著,《主日崇拜古典鋼琴曲集》。臺北:緯美(2009年9月出版)。
期刊
〈在《上帝作咱安全要塞》歌聲中前進的馬丁路德〉,《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2期(2017. 06),頁 222-257。
〈紐馬克聖詩《你若甘願互上帝引導》的創作背景與靈性意涵〉,《神學與教會》第41卷第1期 (2016. 06) ,頁 321-349。
〈長老教會所面對的音樂挑戰〉,《神學與教會》第40卷第2期( 2015. 01),頁 421-445。
〈巴赫萊比錫教會清唱劇初探〉,《神學與教會》第39卷第2期(2014. 06),頁 161-212。
〈十七世紀北德學派(新教)管風琴音樂發展路向初探〉,《神學與教會》第38卷第1期(2013. 01),頁 112-138。
〈淺談移動式管風琴:從可攜式袖珍管風琴(Portativ)到木箱管風琴(Truhenorgel) 〉, 《神學與教會》第37卷第1-2期(2012. 06),頁 138-160。
〈羊號角〉,《神學與教會》第36卷第2期(2011. 06),頁 478-502。
〈史懷哲的音樂思想-談華格納與巴赫的影響〉,《神學與教會》第35卷第2期(2010.06), 頁 410-432。
〈貝多芬式的歡樂―《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作品125),第四樂章<歡樂頌>研究〉, 《神學與教會》第34卷第1期(2008. 12),頁 182-205。
〈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新使者雜誌》第107期。臺北:新使者(2008年8月10日),頁54-58。
〈教會採購管風琴應有之準備與作業〉,《神學與教會》第33卷第1期(2007. 12), 頁 135-153。
〈Jacques Berthier,泰澤禮儀音樂的僕人〉,《神學與教會》第32卷第2期(2007. 06), 頁 499-519。
〈海頓「創世紀」神劇研究〉,《神學與教會》第30卷第1期(2005. 01),頁 166-198。
〈台灣的美製管風琴(下)〉,《神學與教會》第28卷第2期(2003. 06) ,頁 240-270。
〈台灣的美製管風琴(上)〉,《神學與教會》第28卷第1期(2003. 01) ,頁 196-217。
〈史懷哲的「巴赫論」與「德法兩國管風琴的製造與演奏風琴的技巧」,《神學與教會》 第25卷第2期(2000. 12),頁 20-45。
〈西洋歷史演變中管風琴的地位〉,《神學與教會》第25卷第1期(1999. 12),頁 83-104。
〈管風琴對現代教會的應用〉,《神學與教會》第24卷第2期(1999. 06),頁 186-209。
〈新琴、心聲、新故事〉,台南神學院通訊 復刊號第十四期。臺南:台南神學院(1997年十月),頁4-5。
音樂學術專書(諮詢顧問)、小說/期刊(審訂)、書籍推薦(序)
米榭爾斯著,楊建璋、金立群主編,《音樂圖驥》(dtv-Atlas Musik)中文譯本第二版。林淑娜諮詢顧問(頁56-59)。臺北:小雅(2017年9月第二版)。
阿嵐‧喬利著,逄塵瑩譯,《與巴赫一起祈禱15天》,林淑娜序三(聆聽福音「活的」聲音,頁17-20)。臺北:光啟文化(2017年1月)。
羅伯特.許奈德著,杜子倩譯,《巴哈末世密碼》,林淑娜審訂。臺北:時報(2010年5月)
J. W. Clokey著,彭明輝譯,《全地歌頌》,林淑娜序(頁8-9)。台南:教會公報社(2008年3月)。
Mark Fischetti撰文,甘錫安翻譯,〈管風琴的大鳴大放〉,《科學人雜誌》 No.30,林淑娜名詞審訂。臺北:遠流(2004年八月號),頁124-125。
〈在歌聲中默想經文:泰澤詩歌與靈修〉,《女宣》第466期(2023. 07),頁 7-12。
影音
Pedals, Pipes and Pizza/ Pipe Organ Encounter 管風琴音樂會暨音樂營在「盛夏管風琴音樂營講師」影片 — 與林淑娜。講師介紹:林淑娜老師(影片發布時間:2018年7月26日)
【奇美博物館 關於藏品系列】百年管風琴,2017年8月拍攝。
林淑娜著,《管風琴在台灣 附管風琴小百科、音栓、表演用語、曲名等術語辭典》。台南:人光(2007年3月初版,2017年8月再版)。
林淑娜著,《德國管風琴音樂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台南:人光(1997年6月)。
譜
林淑娜編著,《婚禮器樂曲集 各式樂器前奏曲 進場樂 間奏及殿樂》。台南:三納(2010年10月)。
林淑娜編著,《告別追思器樂曲集 各式樂器前奏曲 間奏 及 殿樂》。台南:三納(2010年10月)。
林淑娜編著,《主日崇拜古典鋼琴曲集》。臺北:緯美(2009年9月出版)。
期刊
〈在《上帝作咱安全要塞》歌聲中前進的馬丁路德〉,《神學與教會》第42卷第2期(2017. 06),頁 222-257。
〈紐馬克聖詩《你若甘願互上帝引導》的創作背景與靈性意涵〉,《神學與教會》第41卷第1期 (2016. 06) ,頁 321-349。
〈長老教會所面對的音樂挑戰〉,《神學與教會》第40卷第2期( 2015. 01),頁 421-445。
〈巴赫萊比錫教會清唱劇初探〉,《神學與教會》第39卷第2期(2014. 06),頁 161-212。
〈十七世紀北德學派(新教)管風琴音樂發展路向初探〉,《神學與教會》第38卷第1期(2013. 01),頁 112-138。
〈淺談移動式管風琴:從可攜式袖珍管風琴(Portativ)到木箱管風琴(Truhenorgel) 〉, 《神學與教會》第37卷第1-2期(2012. 06),頁 138-160。
〈羊號角〉,《神學與教會》第36卷第2期(2011. 06),頁 478-502。
〈史懷哲的音樂思想-談華格納與巴赫的影響〉,《神學與教會》第35卷第2期(2010.06), 頁 410-432。
〈貝多芬式的歡樂―《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作品125),第四樂章<歡樂頌>研究〉, 《神學與教會》第34卷第1期(2008. 12),頁 182-205。
〈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新使者雜誌》第107期。臺北:新使者(2008年8月10日),頁54-58。
〈教會採購管風琴應有之準備與作業〉,《神學與教會》第33卷第1期(2007. 12), 頁 135-153。
〈Jacques Berthier,泰澤禮儀音樂的僕人〉,《神學與教會》第32卷第2期(2007. 06), 頁 499-519。
〈海頓「創世紀」神劇研究〉,《神學與教會》第30卷第1期(2005. 01),頁 166-198。
〈台灣的美製管風琴(下)〉,《神學與教會》第28卷第2期(2003. 06) ,頁 240-270。
〈台灣的美製管風琴(上)〉,《神學與教會》第28卷第1期(2003. 01) ,頁 196-217。
〈史懷哲的「巴赫論」與「德法兩國管風琴的製造與演奏風琴的技巧」,《神學與教會》 第25卷第2期(2000. 12),頁 20-45。
〈西洋歷史演變中管風琴的地位〉,《神學與教會》第25卷第1期(1999. 12),頁 83-104。
〈管風琴對現代教會的應用〉,《神學與教會》第24卷第2期(1999. 06),頁 186-209。
〈新琴、心聲、新故事〉,台南神學院通訊 復刊號第十四期。臺南:台南神學院(1997年十月),頁4-5。
音樂學術專書(諮詢顧問)、小說/期刊(審訂)、書籍推薦(序)
米榭爾斯著,楊建璋、金立群主編,《音樂圖驥》(dtv-Atlas Musik)中文譯本第二版。林淑娜諮詢顧問(頁56-59)。臺北:小雅(2017年9月第二版)。
阿嵐‧喬利著,逄塵瑩譯,《與巴赫一起祈禱15天》,林淑娜序三(聆聽福音「活的」聲音,頁17-20)。臺北:光啟文化(2017年1月)。
羅伯特.許奈德著,杜子倩譯,《巴哈末世密碼》,林淑娜審訂。臺北:時報(2010年5月)
J. W. Clokey著,彭明輝譯,《全地歌頌》,林淑娜序(頁8-9)。台南:教會公報社(2008年3月)。
Mark Fischetti撰文,甘錫安翻譯,〈管風琴的大鳴大放〉,《科學人雜誌》 No.30,林淑娜名詞審訂。臺北:遠流(2004年八月號),頁124-125。
〈在歌聲中默想經文:泰澤詩歌與靈修〉,《女宣》第466期(2023. 07),頁 7-12。
影音
Pedals, Pipes and Pizza/ Pipe Organ Encounter 管風琴音樂會暨音樂營在「盛夏管風琴音樂營講師」影片 — 與林淑娜。講師介紹:林淑娜老師(影片發布時間:2018年7月26日)
【奇美博物館 關於藏品系列】百年管風琴,2017年8月拍攝。
鍾文君 助理教授
簡歷及著作
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碩士
Tunghai University
婦女團體工作、兒少社會工作
蕭益仕 助理教授
簡歷及著作
喬治亞州立大學 諮商心理學博士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諮商理論與實務、多元文化比較與體驗、教牧諮商
宋宇哲 助理教授
簡歷及著作
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 哲學博士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chool of Divinity
舊約聖經學(Hebrew and OT Studies)、智慧文學、後現代文學批判
鄭淑芬 副教授
簡歷及著作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 教育博士
社會工作學程課程、諮商輔導相關課程、高齡者教育、家庭教育
孫寶玲 客座教授
簡歷及著作
現職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Taiwan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Visiting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Taiwan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Visiting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學歷
Professor of New Testament, Taiwan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Born in Hong Kong in 1956, earned Ph.D. in 1993 (South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 Bachelor Degree in 1981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哲學博士,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1993)道學碩士,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1984)
國立成功大學理學士(1981)
經歷
- 客座教授,台灣神學研究學院(2017-2018),新約教授/研究所主任,台灣神學研究學院(2018-2021)
- 客座教授,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2009-2011);新約教授/院長,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2012-2016);
- 新約教授,香港浸信會神學院(1993-2009);
近年學術研究成果
Publications
1. Books
《約翰福音文學註釋》(香港:天道,2001)
《此時此道》(香港:基道,2003)
《學人與學道》(香港:天道,2002)
《宣講之道:經文到講章之旅》(香港:基道,2004)
《逆轉人生的上帝之子:路加福音析讀》(香港:基道,2005)
《萬主之主:啟示錄註釋》(香港:明道,2006, 2008, 2009, 2014, 2016)
《道可道:約翰福音中之神學和宣講》(香港:天道,2007)
《聖經詮釋的意義和實踐》(香港:建道基金會,2008)
《新約倫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2009)
《福音之始:馬可福音註釋》(香港:明道,2009, 2013)
《寓道:約翰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3)
《棧道:馬可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4)
《逆道:路加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5)
《聖經‧詮釋‧宣講:當代宣講學的理論與實踐》(香港:天道,2015)
《義道:馬太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6)
《21世紀聖經宣講》(台北:校園,2016)
《啟是揭非:啟示錄品讀》(香港:德慧,2017)
《新約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和實踐》(台北:校園,2018)
《佇候榮光:羅馬書品讀》(香港:德慧,2019)
《言說基督:他無佳形美容》(台北:葡萄紙,2022)
《言說基督:他是全地的主》(台北:葡萄紙,2023)
2. Essays and Articles (selected)
“Choong Chee Pang’s John (I) and John (II). With a Reflection on the Publications of Chinese Bible Commentaries.” Hill Road 8 (1, 2005) 125-152.
“Jesus in Wang Mingdao” in The Chinese Face of Jesus Christ, Roman Malek, S.V.D. ed. 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 L/3a (Germany: Monumenta Serica and China-Zenctrum: Sankt Augustin, Germany, 2005), 1137-1148. (Eng)
“Forgiveness and Reconciliation: A New Testament Perspective.” Hill Road 11 (2, 2008) 19-36.
“Doing Greater Things: Discipleship in John’s Gospel and Letters.” Hill Road 12 (2, 2009): 130-145.
“Naming the Dog: Another Asian Reading of Mark 7:24-30.” Review and Expositor 107 (2010): 381-394.
〈瞥見永恆:時間的靈性〉《靈性的光輝2:逆境中的光芒》(香港:靈植自植,2016),頁10-17。
“Virtue Ethics and John’s Gospel: A Brief Assessment of Current Studies.” The Seinan Theological Review, Vol.76, No.1, March 2019: 1-7.
3. Papers and Responses (selected)
“Taming the Spiri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neumatology in the Johannine Christianity.” Read in the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Annual Conference 1999, held in Boston, USA.
〈前設、方法和目的──淺論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布特曼和利確爾的聖經詮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典闡釋與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河南開封,2002。
“A Response to Professor Gerd Theissen’s “Church Politics in the Gospel of Mark” Gospel Writing and Church Politics: A Socio-rhetorical Approach. Hong Kong: Chung Chi Theology Division, CUHK, 2001. 40-44.
Response to Professor James D. G. Dunn’s “Jesus in Living Memory.” Chuen King Memorial Lecture. Chung Chi Theology Division, Hong Kong, 2003。
Response to Dr. William Lane Craig’s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Fact or Fiction?” held by the Centre for Sino-Christian Studie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 Christian Scholars’ Fellowship,2004.
〈為此而活:《新編講道法》對華人教會宣講的困境和突破之啟迪〉《周聯華牧師與近代台灣基督教研討會》,2015)
4. Awards and Lectures
獲獎
《萬主之主:啟示錄註釋》(2006)
最佳學術著作。基督教金書獎(基督教出版聯會,香港)
《寓道:約翰福音品讀》(2014)
最佳靈修讀物。金書獎(基督教出版聯會,香港)
《新約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和實踐》
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優秀神學研究著作
講座
〈斯托得講座〉(台北校園出版社,2016)
〈篤信力行講座〉(香港浸會大學,2014)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講座〉(2009)
1. Books
《約翰福音文學註釋》(香港:天道,2001)
《此時此道》(香港:基道,2003)
《學人與學道》(香港:天道,2002)
《宣講之道:經文到講章之旅》(香港:基道,2004)
《逆轉人生的上帝之子:路加福音析讀》(香港:基道,2005)
《萬主之主:啟示錄註釋》(香港:明道,2006, 2008, 2009, 2014, 2016)
《道可道:約翰福音中之神學和宣講》(香港:天道,2007)
《聖經詮釋的意義和實踐》(香港:建道基金會,2008)
《新約倫理》(香港:浸信會神學院,2009)
《福音之始:馬可福音註釋》(香港:明道,2009, 2013)
《寓道:約翰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3)
《棧道:馬可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4)
《逆道:路加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5)
《聖經‧詮釋‧宣講:當代宣講學的理論與實踐》(香港:天道,2015)
《義道:馬太福音品讀》(香港:德慧,2016)
《21世紀聖經宣講》(台北:校園,2016)
《啟是揭非:啟示錄品讀》(香港:德慧,2017)
《新約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和實踐》(台北:校園,2018)
《佇候榮光:羅馬書品讀》(香港:德慧,2019)
《言說基督:他無佳形美容》(台北:葡萄紙,2022)
《言說基督:他是全地的主》(台北:葡萄紙,2023)
2. Essays and Articles (selected)
“Choong Chee Pang’s John (I) and John (II). With a Reflection on the Publications of Chinese Bible Commentaries.” Hill Road 8 (1, 2005) 125-152.
“Jesus in Wang Mingdao” in The Chinese Face of Jesus Christ, Roman Malek, S.V.D. ed. Monumenta Serica Monograph Series L/3a (Germany: Monumenta Serica and China-Zenctrum: Sankt Augustin, Germany, 2005), 1137-1148. (Eng)
“Forgiveness and Reconciliation: A New Testament Perspective.” Hill Road 11 (2, 2008) 19-36.
“Doing Greater Things: Discipleship in John’s Gospel and Letters.” Hill Road 12 (2, 2009): 130-145.
“Naming the Dog: Another Asian Reading of Mark 7:24-30.” Review and Expositor 107 (2010): 381-394.
〈瞥見永恆:時間的靈性〉《靈性的光輝2:逆境中的光芒》(香港:靈植自植,2016),頁10-17。
“Virtue Ethics and John’s Gospel: A Brief Assessment of Current Studies.” The Seinan Theological Review, Vol.76, No.1, March 2019: 1-7.
3. Papers and Responses (selected)
“Taming the Spiri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neumatology in the Johannine Christianity.” Read in the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Annual Conference 1999, held in Boston, USA.
〈前設、方法和目的──淺論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布特曼和利確爾的聖經詮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典闡釋與文化傳播》學術研討會,河南開封,2002。
“A Response to Professor Gerd Theissen’s “Church Politics in the Gospel of Mark” Gospel Writing and Church Politics: A Socio-rhetorical Approach. Hong Kong: Chung Chi Theology Division, CUHK, 2001. 40-44.
Response to Professor James D. G. Dunn’s “Jesus in Living Memory.” Chuen King Memorial Lecture. Chung Chi Theology Division, Hong Kong, 2003。
Response to Dr. William Lane Craig’s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Fact or Fiction?” held by the Centre for Sino-Christian Studie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 Christian Scholars’ Fellowship,2004.
〈為此而活:《新編講道法》對華人教會宣講的困境和突破之啟迪〉《周聯華牧師與近代台灣基督教研討會》,2015)
4. Awards and Lectures
獲獎
《萬主之主:啟示錄註釋》(2006)
最佳學術著作。基督教金書獎(基督教出版聯會,香港)
《寓道:約翰福音品讀》(2014)
最佳靈修讀物。金書獎(基督教出版聯會,香港)
《新約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和實踐》
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優秀神學研究著作
講座
〈斯托得講座〉(台北校園出版社,2016)
〈篤信力行講座〉(香港浸會大學,2014)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講座〉(2009)